大鹏新闻网首页 · 设为首页· 加入收藏· 联系我们
大鹏新闻网
中国  · 牡丹江 新闻中心 视听在线 社区报
中央媒体看雪城 新闻快报 县域新闻 直   播
论坛 分类信息 购物狂 房产
专题 公示公告 汽车邦 旅游
数字报 数字电视 情景剧
微矩阵 国广院线 微博群
一线行走:土地瓜咋成了金疙瘩
http://www.dpcm.cn/    更新时间:2020-07-11 17:26:49 【字体: 】 
 乡村振兴关键要靠人才。有了引路人,敢闯敢试,传统农业也能找到新的生机。  

  麦收过后,正是种植地瓜的最佳时节。早晨8点多钟,我来到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镇逄家桃园村村委办公室,转了一圈没见到村党支部书记逄境明,就知道他准是又到地里忙活去了。

  来到村东南地瓜种植基地,远远地看见一个高个子正带着村民们一起整地、起垄、覆膜、插秧苗、浇水,黝黑的脸上写着一丝不苟。

  逄家桃园村曾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贫困村。村里有种植地瓜的传统,但是村民们忙活一年下来卖不了多少钱。怎么办?2014年,镇党委主动联系在外经商的逄境明,说服他回村带领村民致富。回到家乡后,逄境明带领村两委干部拆除违章建筑、整治环境卫生,村容村貌焕然一新,很快赢得村民的信任。

  硬件修好了,下一步村庄怎么发展、村民怎么致富成了逄境明的一块心病。

  有着多年经商经验的他认准做农业有广阔舞台,便将主攻方向放在村里传统优势地瓜种植上。“这里的土质、环境等天然条件好,地瓜味道独特,品质虽好却不值钱。”刚到村里时,逄境明告诉我,当他和村民们说要种地瓜致富时,村民们都笑了,“本来指望着逄书记回来后弄个大厂子打工挣钱,结果还叫我们种地瓜!”

  对务实的逄境明来说,干比说更重要,得发动更多人带头行动起来,让群众尽快看到变化才是最好的回应。于是,逄境明自己先尝试种植,同时发动一直在外面做海鲜生意的逄淑军等人回村参与。他们从南京引进了优良品种,收获后卖到5元钱一斤。后来,他们邀请专家来指导科学种植,地瓜产量翻了一番。村民们一算账,按照亩产6000斤、普通品种单价2元钱计算,每亩收入可过万元。眼看着几位致富带头人让土地瓜变成了金疙瘩,大家也纷纷扩大种植规模。

  从曾经不值钱的地瓜到现在连成片的种植基地,逄家桃园村的变化表明,乡村振兴关键要靠人才。有了引路人,敢闯敢试,传统农业也能找到新的生机。

  发展的路子找对了,但小规模种植难以形成产业,必须走合作社发展之路。于是,逄境明四处取经,以村两委成员、部分党员为骨干,成立红寨岭地瓜专业合作社,还申请注册了商标。知名度提高了、销量打开了,群众的钱袋子也随之鼓了起来。

  其实,不少村子都有像逄境明这样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。他们常年在外奋斗,也有着建设家乡的愿望。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产业发展经验,让他们成为发展本土产业的行家里手,成为乡村治理中的新动能。

来源:人民网
    本网所有内容,凡注明“来源:牡丹江晨报”及“来源:牡丹江日报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资料,版权均属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/发表。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“稿件来源:大鹏新闻网”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 转载或引用本网中的署名文章,请按规定向作者支付稿酬。
0
今日最热
· 我市冬泳健儿勇夺6金2银7铜
· 推动电商发展 促进乡村振兴
· 大学生接受专业培训 助力农村电商发展
· 全市“农民电商讲习所计划”启动月拉开
· 志愿服务送关爱
图片新闻
 我市冬泳健儿勇夺6
我市冬泳健儿勇夺6
志愿服务送关爱
志愿服务送关爱
雪城深秋
雪城深秋
秋天的童话
秋天的童话
七里地村组织学习十九
七里地村组织学习十九
“江南新城杯”镜泊湖
“江南新城杯”镜泊湖
视频新闻
大鹏新闻网 新闻联播2017-10-26
大鹏新闻网 新闻联播2017-10-25
大鹏新闻网 社会方圆2017-10-24
大鹏新闻网 社会方圆2017-10-23
大鹏新闻网 社会方圆2017-10-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