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鹏新闻网首页 · 设为首页· 加入收藏· 联系我们
大鹏新闻网
中国  · 牡丹江 新闻中心 视听在线 社区报
中央媒体看雪城 新闻快报 县域新闻 直   播
论坛 分类信息 购物狂 房产
专题 公示公告 汽车邦 旅游
数字报 数字电视 情景剧
微矩阵 国广院线 微博群
茶香悠悠富农家
http://www.dpcm.cn/    更新时间:2020-07-18 17:40:47 【字体: 】 
 骤雨初歇,50来岁的广东英德茶农林观金飞快摘下两把嫩黄茶尖,投入背后竹篓。“打这份工呢,要起早,收工也晚,人是辛苦点,但每月有三四千元收入,也知足啦!”

  安居乐业两相宜

  回到几年前,英德市石灰铺镇勤丰村的林观金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。农忙之余,林观金只能在附近打零工。

  2016年,林观金进了村里的茶园上班,日子开始迎来转机。她干活勤快,逐渐成了采茶能手,旺季一天能采80斤茶叶,按每斤两元工钱计,日均收入160元。前年,她攒够一些钱,加上危房改造政策奖补,终于拆掉了漏雨泥屋,建起楼房,“有了一个安稳的家”。

  与林观金年龄相仿的钟贵娣,2014年家里连遭意外:小女儿不慎大面积烫伤,需长时间恢复治疗;婆婆被狗咬伤;自己得了甲亢。一家人生活全靠丈夫种田维持,日子过得艰难。2016年,钟贵娣被招进茶园当采茶工,每月有了稳定收入。

  “穷山窝”变“金山窝”

  勤丰村这片千亩茶园距英德城区约13公里,原是一片荒山野岭。2014年,做矿产生意的黎水清看到大健康产业商机,与人合作成立英德英州红茶业有限公司,租下勤丰村老江屋村组的沙岗山,垦荒种茶,盘活山地,探索茶业发展新路。

  做大茶产业,黎水清不忘带动村民奔小康。这几年,茶园接纳了200多个贫困家庭劳动力、500多个村民就业,人均年工资3.6万元。公司喜年达天猫旗舰店每售一份茶,捐出两元给英州红扶贫爱心基金,专门用于资助贫困户。

  与英州红公司一样,英德一批红茶企业不再满足于“卖茶”,转型发展“农业+文旅”,产业链延及茶叶种植、加工、销售、科研、茶园旅游和茶文化传播等领域,带动千家万户致富奔小康,让“穷山窝”变“金山窝”。

  茶乡山川更美丽

  出英州红茶趣园北行,拐过几条深山沟,便见白墙灰瓦的横石塘镇龙华村党群服务中心,门口“初心商店”游客盈门。

  “红茶、红薯、红色旅游,这‘三红’是村民最主要收入来源,村里建设更是一年一个样。”村党总支书记华岳可说,龙华村是革命老区,位置偏,发展慢,4年前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过2万元。到去年,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2万多元,村集体收入50多万元,还办起14家农家乐、5家民宿客栈。

  茶乡山川越来越美,吸引一批年轻人回乡。钟贵娣大女儿江海燕读高中时因家庭困难差点辍学,去年从肇庆学院毕业后参加广东省大学生“三支一扶”招募,如今在石灰铺镇做扶贫工作。谈及未来打算,江海燕说:“现在日子越过越好,我要加倍努力工作,回报社会、回报家乡。”

来源:人民网
    本网所有内容,凡注明“来源:牡丹江晨报”及“来源:牡丹江日报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资料,版权均属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/发表。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“稿件来源:大鹏新闻网”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 转载或引用本网中的署名文章,请按规定向作者支付稿酬。
0
今日最热
· 我市冬泳健儿勇夺6金2银7铜
· 推动电商发展 促进乡村振兴
· 大学生接受专业培训 助力农村电商发展
· 全市“农民电商讲习所计划”启动月拉开
· 志愿服务送关爱
图片新闻
 我市冬泳健儿勇夺6
我市冬泳健儿勇夺6
志愿服务送关爱
志愿服务送关爱
雪城深秋
雪城深秋
秋天的童话
秋天的童话
七里地村组织学习十九
七里地村组织学习十九
“江南新城杯”镜泊湖
“江南新城杯”镜泊湖
视频新闻
大鹏新闻网 新闻联播2017-10-26
大鹏新闻网 新闻联播2017-10-25
大鹏新闻网 社会方圆2017-10-24
大鹏新闻网 社会方圆2017-10-23
大鹏新闻网 社会方圆2017-10-20